全國政協委員、校長汪小帆在全國兩會上高質量履職,發出上應之聲
時間:2024-03-13
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一年。政協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分別于3月4日至10日、3月5日至11日在京勝利召開。聚焦這場“春天的盛會”,上海應用技術大學校長汪小帆作為全國政協委員莊嚴履職、參政議政,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建真言、謀實事、獻良策。
連日來,新華社、人民網、中國新聞網、央廣網、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電視臺、微言教育、科技日報、解放日報、文匯報、澎湃新聞、上海電視臺等主流媒體,聚焦汪小帆委員,圍繞新質生產力、“人工智能+”行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等推出全媒體報道30余篇,發出了響亮的“上應之聲”。
建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加大對高校青年教師的支持力度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是國家資助基礎研究的主渠道,幾十年來為我國科研領域出成果、出人才做出了顯著貢獻。近年來,基金申請數量每年都以較大幅度上升,但總體資助率呈現逐年下降趨勢,競爭越來越激烈。全國政協委員、上海應用技術大學校長汪小帆建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加大對高校青年教師的支持力度。
汪小帆提議,一是切實保障面上項目和青年基金的支持力度。建議基金能夠給予青年教師更多的信任和機會、更強的支持和激勵。二是優化基金項目的資助方式。建議考慮對于面上項目增加三年期和兩年期項目的資助比例,對于青年項目增加兩年期和一年期項目的資助比例。三是積極爭取國家和社會力量對基金總額的更大力度支持,其它部委也積極設立相應領域的科研基金,拓展資助渠道。四是進一步引導高校合理對待基金項目,優化教師評價標準。鼓勵和支持教師分類發展,不把獲得基金項目作為教師職稱晉升和考核的必要條件。
建議人工智能更好賦能中小微企業和新興就業
發展新質生產力,核心是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而人工智能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會對各行各業產生持續深入的影響。從ChatGPT到Sora,技術風起云涌,對此,全國政協委員、上海應用技術大學校長汪小帆認為,要開放心態、理智對待,認識到人工智能應起到賦能各行各業之用,讓人們能更有效、更有創意地工作,更有品質地生活。
汪小帆提出,Sora等人工智能技術賦能中小微企業和新型就業的空間非常大。人工智能訓練師、人工智能維護、內容創建、審核數據管理等隨AI而生的崗位,都能給年輕人帶來大量機遇。我們要考慮從政策、制度、法規等層面為人工智能賦能中小微企業,避免形成人工智能“科技鴻溝”,促進年輕人創業就業提供更好平臺和保障。
強化高等教育龍頭作用加快推進應用型人才培養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要制定實施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這對加快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更好地支撐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具有重大意義。全國政協委員、上海應用技術大學校長汪小帆表示,應用型高校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主力軍,是教育強國建設的重要力量,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背景下,更需要直面挑戰、乘勢而為、堅定信心、奮力一跳。
一是要加快推進人才培養改革,打造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新空間”。高校要主動作為,找到雙方共同利益所在,努力把高校人才優勢轉化為企業創新發展優勢。二是要加快推進有組織科研,形成科研創新“核爆點”。應用型高校要面向產業發展中的技術難點和痛點,以緊密協作的團隊作戰和資源集聚形成攻堅克難的創新合力,為發展新質生產力作貢獻。三是要千方百計引育人才,構建人才發展“良性鏈”。深化校企合作,創新聯聘聯用人才機制,積極改革教師職稱晉升和考核機制,建立多元化評價標準,更好地支持團隊協作。
文/圖:黨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