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代表委員在上海兩會積極建言資政
時間:2024-01-29
上海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于1月23日至27日召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上海市第十四屆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于1月22日至25日舉行。上海應用技術大學黨委書記郭慶松、副校長毛祥東作為上海市人大代表,香料香精化妝品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主任柯勤飛作為上海市政協委員,分別出席會議。在滬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上海應用技術大學校長汪小帆列席市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
會議期間,上海應用技術大學代表、委員認真履職盡責,圍繞打造文化自信自強的上海樣本、布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通用場景和安全、加快國際科創中心建設等熱點問題,積極參政議政,建言獻策,為深入推進國際文化大都市建設,為服務上海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貢獻“上應智慧”。
市人大代表、校黨委書記郭慶松
文化是城市的靈魂。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強調,要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大力提升文化軟實力。在今年兩會會場上,如何深入推進國際文化大都市建設、加快提升文化軟實力成為代表委員們重點關切的議題。
聚焦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打響“上海文化”品牌,郭慶松代表認為,文化賦予城區最重要的特質,在上海,紅色文化是亮色、海派文化是特色、江南文化是底色,三者交融交匯進一步彰顯“上海文化”的品牌標識度。
在接受解放日報、文匯報、上海教育電視臺等多家媒體采訪時,郭慶松表示,要以紅色文化為引領,激發海派文化的商業秉性、國際元素與務實風格,以及江南文化的開放包容、敢為人先與創新思維,同頻共振,達到“化學反應”的要求,以此打造上海獨特的文化樣本。同時,要加強對歷史建筑、風貌街區、革命遺址、工業遺跡的保護利用,以及對戲曲曲藝、民間藝術、手工技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發展,讓傳統優秀文化“活”起來更“火”起來。
市人大常委會委員、副校長毛祥東
今年上海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到,上海將加快建設國際經濟中心,全力落實新一輪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上海方案”。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掀起了全球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的新浪潮,成為人工智能產業的“核爆點”和“新風口”。
圍繞發展通用人工智能AGI產業鏈,毛祥東代表深入調研,提交了“布局通用人工智能AGI應用場景與安全的建議”書面建議。他在接受中國經濟導報、新民晚報采訪時提到,需要盡快布局通用人工智能的應用場景。調研顯示,AGI在養老醫療與教育行業場景需求旺盛。借助生成式AI,人形機器人也成為未來產業的新賽道。三維可視化的自然語言人機交互界面和終端在教育領域大有用武之地。
“關注生成式AI落地推廣的同時,也想為疾馳的生成式AI系上‘安全帶’。”毛祥東指出,生成式AI將帶來虛假信息的責任歸屬、AGI侵權、大模型標準壟斷等問題。建議設立通用人工智能生成式AI安全委員會,定期調研人工智能企業,普及大眾對AGI的認知和可靠性。
市政協科技和教育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香料香精化妝品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主任柯勤飛
上海正在培育世界級高端產業集群,打造全球科技創新人才高地。今年兩會上,集聚 “高精尖”人才、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得到了眾多代表委員的關注。
在上海市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預備會議上,會議決定推選2023年度市政協優秀提案。其中由柯勤飛委員參與的聯名提案《關于提升“海歸職通車”職能助力上海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設的提案》獲優秀提案獎。該提案圍繞加大面向海外人才的城市軟實力建設、加強海歸人才國情研修教育和培養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意見建議。
1月23日,在市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分組討論中,科技界委員們就上海加快國際科創中心建設積極建言。對于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融合發展,柯勤飛在接受聯合時報采訪中提出,作為應用技術類高校的從業者,應該在產學研創融合方面積極鼓與呼,在相關學科建設當中也要做一些工作,提升核心競爭力和綜合動能,培養更多創新型人才。
文:黨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