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理:用執著、智慧書寫巾幗風采
時間:2011-04-28
我校周小理教授喜獲上海市“三八紅旗手”稱號,這為她的榮譽譜上又添了一抹亮色。作為教務處長,她銳意創新,科學管理,實現教學管理的內涵提升和跨越式發展;作為教授,她熱愛課堂,用淵博的學識和創新的教學征服和激勵著每一位學生;作為學科帶頭人,她用一絲不茍的治學和科研態度,帶領團隊屢創佳績;作為女教授聯誼會會長,她引領全校女教授們為學校發展繪出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周小理教授以獨有的魅力贏得了全校師生的贊譽,她用執著和智慧書寫著巾幗風采。
圍繞教學管理“建設”狠下功夫
作為三所專科合并新升本學校的教務處長,面對專業和招生數逐年遞增(建校初專業6個到42個,學科門類2個到9個,本科生600到14447人)。她將工作的重點始終圍繞“建設”二字下功夫。為加強本科教學的規范和內涵建設,她組織重新制定和修訂完善了教學管理條例33項,尤其是完善了學分制管理條例,將61項教學管理規定,35項教學管理工作流程和40項教學質量考核標準匯編,組織全校教師進行了本科教學以來第一次全面規范的教學大綱(課程、實驗、課程設計、實習、畢業設計)的修制訂工作,以規范日常教學工作。
為保障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的穩步提升,她針對生源特點,大膽創新因材施教的新型管理方式,建立了“預科學分必修班”、“英語分層次教學”、教師“答疑問學”、“班導師導學”、“教學班長”制,建立了畢業設計(論文)三段式監控、兩結合檢查等一整套全方位、多視角、全過程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她通過優先培育建設量大面廣的公共基礎平臺課和學科大類基礎課,有特色的學科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以及與行業(企業)共建課程及實驗室和開展每年一度的教學質量月,青年教師講課比賽 ,優秀多媒體課件評選等措施,促使 全校質量工程建設連創佳績。
大膽探索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為實現一線工程師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她堅定學校的辦學定位,堅持知識、能力、素質相協調的原則,突出“實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重應用”的人才培養特色,構建了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素質教育所組成的人才培養體系,特別是構建了“1245”實踐教學體系即以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具有國際視野的、一線工程師為主的高層次應用技術型人才為主線,在基礎和專業兩個階段,搭建公共基礎實踐、公共基礎綜合實踐、學科專業實踐、學科專業綜合實踐四個平臺,重視教學實驗、工程訓練、課程設計、畢業設計、專業實習五個環節,最終實現學生英語應用能力、計算機應用能力、工程實踐能力與綜合素質能力培養的四年四個不斷線。
圍繞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建立了校企聯合指導畢業設計等校企產學合作的長效機制,組織創辦了第一屆工程創新實驗班,彰顯了我校的辦學特色。一線工程師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在全國應用型本科院校起到了示范作用。在學校進入新一輪發展之際,她帶領教務處,圍繞落實學校“十二五”規劃,積極組織推進我校“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積極協調和全力投入學校申報“085”工程、堅持教育教學改革,推進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不斷發展上臺階。
用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打造優秀人才
作為教授,她除了繁重的教學管理工作之外,始終如一地堅持為本科生上課和指導本科生畢業設計,平均每年完成205個教學學時。教學中她注重對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以及道德修養綜合素質的培養。在教學方法上,她循循善誘、寓教于樂,用生動形象的實例和多種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學效果,學生一致反映她上課信息量大,能學到最新和貼近企業的知識。
她積極鼓勵學生參與科學研究與創新活動,把創造的主動權真正交給學生,兩年多來,她共指導了28名學生參加科技創新課題多項獲獎。其中“竹葉綠茶泡騰片的制作”獲第五屆陳嘉庚青少年發明鼓勵獎,并榮獲第十屆全國大學生挑戰杯比賽三等獎。她連續兩次獲學校大學生科技創新優秀指導教師稱號。
凝心聚力成就科研上碩果累累
作為學科帶頭人,她積極開展食品學科科學研究,主持《蕎麥肽食品的營養特性和提取加工技術》項目獲上海市科技進步成果三等獎,兩年多來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6項。已完成國家自然基金1項,目前主持在研國家自然基金面上項目1項(36萬元),已完成上海市科委重點攻關項目1項。她本人榮獲學校科技功臣、校教學名師、上海市模范教師、寶鋼教育基金優秀教師和上海市育才獎、上海市教委教學團隊第一負責人等榮譽稱號。
在教學和科研團隊建設上,她通過整合資源,凝聚智慧,變過去食品工藝學每門課程封閉獨立的教學模式改為由系列模塊化課程構成的相互交流、開放的系統化教學模式。她領銜的“食品工藝學”課程獲2009年國家精品課程,教學改革成果“食品工藝學系列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實踐”獲2009年上海市教學成果獎。在迎世博中,她積極組織參與文明班組創建工作,她所帶領的教學團隊被評為教育系統“巾幗文明崗”。
周小理教授對工作始終保持高度的責任感和執著的熱情,在成功的事業背后,作為女教師,她要肩負為人妻、為人母、為人子女的重責。周教授平易近人、樂于溝通,說話辦事干練,經常深入教學第一線,傾聽建議,第一時間為師生排憂解難。她用嚴謹細致的敬業精神,贏得了全校師生的贊揚,也為大家樹立了一面旗幟。(宣傳部 呂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