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學院(部)發展與改革工作交流研討會在徐匯校區召開。校長汪小帆,校黨委副書記陳海瑾,副校長毛祥東,副校長王占勇出席會議。13家學院(部)負責人參加會議并做了匯報,各職能部(處)相關負責人參加會議。
“隨產而動、隨需而調,這是應用型人才培養改革的主旋律”。汪小帆強調應用型人才培養是今年學校改革的重點工作,肯定了各學院(部)上半年的一系列改革舉措及成效,并對學校進一步深化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是高度重視改革的緊迫性和重要性。新一輪科技革命的到來,讓高校的生存和發展面臨巨大的挑戰。學院(部)應以“四雙四改”為核心,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構建招生-就業-培養一體化的聯動機制,實現人才培養“供給側”與產業結構“需求側”無縫銜接。
二是強調學校改革任務任重而道遠。目前改革尚處于起步階段,各學院(部)應以上海市應用型人才培養改革試點為契機,由點到面的逐步深入推進改革進程,學院(部)根據自身的優勢和特色,從人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師資結構等方面將改革落實、落細。
三是學院(部)用好改革自主權,讓“好鋼用在刀刃上”。在資源使用過程中守住改革方向,讓有限的資源釋放最大的改革紅利。
陳海瑾指出應用型人才培養改革的目標和任務確定以后,應樹立人才培養“供給側”與產業結構“需求側”精準對接的理念,學科專業設置優化、科研組織模式和人事制度改革都應著眼于長周期考慮。
毛祥東強調作為人才培養實驗田的碩士專班承擔著改革先鋒的重任。學校的農業碩士和集成電路專班應擴大校企合作資源,逐步推進全員駐企培養,與屬地政府、企業一起探索駐企培養的新模式,使試點專班成為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典范。
王占勇指出學院(部)應充分發揮“1+1>2”的聚合優勢,探索多樣化的學科專業交叉的組織模式,讓跨領域融合在應用型人才培養和技術創新方面孕育出新的教育生態。
各學院(部)對照年初制定的改革與發展的目標任務,從學科專業優化調整、人才培養模式革新、有組織科研推進、產教融合平臺搭建、校企協同的人才引育機制等方面,匯報了改革措施、取得的成效、面臨的困難和挑戰,并提出下一步改革和發展的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