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化綜合改革,推動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模式創新,人文學院近日圍繞辦學定位分析論證與深化綜合改革方案編制召開五場次深化綜合改革系列工作會議。學院院長李正東、黨委書記周文等領導班子成員,各專業負責人、責任教授及骨干教師參會。系列會議積極響應學?!耙孕瓒ㄅ唷薄耙援a定研”推進供需匹配人才培養改革,落實“學科建設邏輯”向“服務貢獻邏輯”轉型要求,探索人文社科專業服務智能社會風險治理背景下應急管理的特色路徑。
會議主要討論了人文學院承擔的專業人才培養和人文素養教育方面的雙重任務。在專業建設上,人文學院將聚焦智慧監測與安全應急領域,推動專業交叉融合;在人文素養教育方面,學院將強化通識課程與特色模塊,提升學生文化綜合素養和社會適應能力。同時,學院將立足智慧社區協同發展研究中心平臺建設,打造“智慧應急+基層治理”協同發展的辦學品牌,形成不可替代的應用創新復合型人才培養優勢。
各專業骨干教師發言討論了各專業人才培養聚焦復合交叉的具體改革方向。結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提升基層應急管理能力的意見》等文件精神,社會工作專業將立足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面向基層社區建設“應急社會工作”方向,對接應急安全中的社區風險治理,依托智能技術、城建生態等工科資源優勢,在已有教育部新文科建設“智慧社區文工融合”項目基礎上繼續深化文工融合的跨學科協作。
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將強化“勞動安全”“安全保障”模塊,面向“社會安全網”新內涵,覆蓋智慧養老AI應用風險等新興領域,拓展社會風險預警體系課程。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將開設安全文化傳播等方面的課程,探索文化場館與活動安全管理等應用場景。學院將面向本科生開設“智慧社區應急管理”等3個“微專業”,為安全工程、公共管理、社會工作碩士研究生開設《智慧治理與風險預測技術》等課程以支撐學校智慧監測與安全應急的特色辦學方向。此外,與會教師還討論了人文學院承擔的人文素養教育深化改革任務,提升通識教育地位,建設標桿通識課程,筑牢全校文化育人根基,打造人文素養核心課程群育人品牌。
會議明確了深化綜合改革需以“穩中求進”為原則,優先鞏固專業根基和人文底蘊,方案編制和改革過程中要把握“堅持使命引領、堅持需求驅動、堅持改革賦能”的導向,實現專業人才培養和人文素養教育“雙輪驅動”,為學校建設一流應用特色型高校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