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新一輪審核評估中的“1+3+3”報告是什么?
答:新一輪審核評估以多維立體的視角全面客觀地評價學校本科教育教學質量,探索建立了以《自評報告》為主體,以《本科教學狀態數據分析報告》《在校生學習體驗調查報告》《教師教學體驗調查報告》3份過程性報告和《本科生就業數據分析報告》《本科畢業生跟蹤調查報告》《用人單位跟蹤調查報告》3份結果性報告為兩翼的“1+3+3”多維立體評價體系,從學校、教師、在校生、畢業生、用人單位等多元多維視角更加全面、客觀、系統地呈現學校本科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情況,形成“招生—培養—就業”全鏈條聯動的質量“閉環”評價反饋和持續改進機制,提高教育評價的科學性、專業性、客觀性。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引導學校促進教師投入教學,提升學生學習體驗。
《自評報告》是學校在評建工作的基礎上,緊緊圍繞審核評估指標,闡述本科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改革建設和人才培養成效而形成的反映評建結果的寫實性報告。
《本科教學狀態數據分析報告》是教育部評估中心以國家數據平臺每年采集的本科教育教學數據為基礎編制形成的報告,增加呈現學校連續三年的狀態數據,同時提供多種常模,供參評學校自主選擇、個性定制常模做對比分析,旨在幫助學校精準對標,科學決策,幫助評估專家從數據變化中查找學校工作中的亮點以及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在校生學習體驗調查報告》《教師教學體驗調查報告》是面向參評學校以問卷調查的方式梳理形成的數據報告,聚焦影響本科教育教學和質量保障的過程性關鍵要素,從一線師生的視角檢視學校本科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情況,形成與《自評報告》的印證比照,為專家評估提供佐證參考,為高校持續改進指引方向。
《本科生就業數據分析報告》由教育部學生服務與素質發展中心(以下簡稱學生發展中心)從“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管理系統”中提取數據進行分析,量化反映學校本科生就業整體情況,對高校就業工作進行常態監測。《本科畢業生跟蹤調查報告》和《用人單位跟蹤調查報告》分別從畢業生、用人單位角度量化反映學校本科畢業生就業情況,是人才培養目標達成度的外部評價結果。
12.新一輪審核評估如何強化持續改進?
答:新一輪審核評估明確了5年一輪的周期性評估制度,強化持續改進,讓審核評估“長牙齒”。一方面把上輪審核評估整改情況作為申請受理的門檻條件之一,另一方面增設審核評估問題清單,特別針對全面排查出的本科教育教學薄弱環節及主要問題,采取“臺賬銷號”方式一抓到底,限期整改。建立“回頭看”隨機督導復查機制,對整改期內突破辦學規范和辦學條件底線的高校,采取約談高校負責人等問責措施,增強評估整改的硬度和剛性約束。
實行限期整改和持續改進機制的目的在于促進學校把新一輪審核評估與學校“十四五”規劃及中長期規劃的落實結合起來,把當前舉措與長遠發展結合起來。教育部和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以隨機抽查的方式,對學校整改情況和關鍵辦學指標進行督導復查,持續追蹤整改進展,有助于壓實學校評估整改主體責任,形成內外聯動的“評價—反饋—改進”質量閉環,不斷推動人才培養質量提升。
13.新一輪審核評估倡導“質量共同體”理念的初衷和用意是什么?
答:新一輪審核評估的宗旨是“對國家負責、為學校服務”,堅持“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以評促管、以評促強”16字方針,既保證對國家負責、守好底線,又體現為學校服務,旨在引導督促高校遵循高等教育規律和本科人才培養規律,聚焦本科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提升。從本質上看,新一輪審核評估不是要給高校劃分等級,而是通過專家線上與入校“一體化”評估、校內與校外集體“會診”,當好“醫生”和“教練”,幫助學校找到真正的閃光點和存在的問題,服務學校高質量發展。
整個評估過程倡導“質量共同體”理念,尊重高校的自主選擇權和專家的專業裁量權,突出為高校提供診斷服務,而非“貓鼠游戲”。參評學校、評估專家、評估機構形成一個質量共同體,圍繞高校本科教育教學質量共商共研、同題共答。一方面挖掘出影響和制約高校改革發展的瓶頸問題,另一方面發現高校本科教育教學改革的亮點特色,凸顯評估的“指揮棒”作用,靶向服務高校高質量發展。
14.學校如何以新一輪審核評估為抓手建立健全立德樹人落實機制?
答:新一輪審核評估以立德樹人為思想統領,強調高校要把立德樹人融入評估全過程、全方位,在以下幾個方面建立健全立德樹人落實機制:
一是強化認識,明確立德樹人中心地位,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五育”并舉培養時代新人。
二是強化基礎,把立德樹人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將立德樹人完整、全面地體現在學校工作的各方面、全過程,學校事業發展規劃、學科專業布局、人才培養體系、教育教學模式、管理服務體制、資源保障條件等都要圍繞有效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要求來謀劃和建設。
三是強化制度,建立立德樹人“負面清單”,健全學校黨委、行政定期研究立德樹人工作制度,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機制,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統籌推進,從體制機制層面建立健全立德樹人“實舉措”,形成培養目標一致、職責分工合理、育人合力顯著的立德樹人工作格局。
15.評估分類是給學校分等嗎?
答:不是。新一輪審核評估針對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的多樣化需求,采取柔性分類方法,提出“兩類四種”評估方案,滿足不同類型高校對質量保障的需求。這種評估分類并非給高校分層、分等,更不是給高校貼“標簽”。參評學校可根據自身辦學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和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等情況自主選擇最適合的評估類別。“兩類四種”評估方案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的、動態的,以5年為周期,為學校的變化發展留下了調整上升空間。高校可以在這個周期內選擇一種類型來接受評估,到了下一個周期,還可以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選擇另一種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