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快推動數理公共基礎課程教學改革,實現AI時代學科交叉融合和教學突破,3月6日,理學院與智能技術學部共同開展專題研討會。會議圍繞如何重塑知識架構、創新教學模式、師資共建共享等模塊進行溝通交流。智能技術學部黨委書記楊瑞君、副主任陳麗瓊,理學院黨委書記陳雷、教學副院長徐小明以及雙方骨干教師代表參會。
陳雷表示,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傳統數理公共基礎課程教學模式、內容、方法等亟待與智能技術學科緊密融合,確保教學內容的前沿性和實用性,提升教育質量和成果,同時為學生夯實數理根基、提升AI素養奠定基礎,向社會輸送具有創新能力和跨學科視野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楊瑞君表示,本次交流會立足跨學科視角探討數理公共基礎課程改革,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科學素養和創新精神具有重要作用。智能技術學部將全力支持理學院課程體系重構,共同打造具有示范效應的AI時代數理教育新模式。
理學院課程改革負責人張雯瑩從《高等數學》知識點重構出發,提出“AI+數理”課程體系的三大方向:一是強化核心數學工具與AI的銜接,增設數學建模與AI技術應用模塊;二是通過案例教學與項目驅動,培養學生的算法思維與工程實踐能力;三是優化課程內容設置,建立動態調整機制以適應學科前沿需求。
在自由討論環節,雙方達成共識,一是推動AI工具全流程嵌入教學,例如利用Python數學庫實現可視化推導、搭建AI助教系統輔助習題批改;二是建立跨學科聯合教研機制,由數學教師與AI專業導師共同設計課程,探索“雙師課堂”新模式。此外,雙方還就共建“AI+數理”教學資源平臺達成初步意向。
此次專題研討會的召開標志著數理公共基礎課程教學改革邁出了更加堅實的步伐,是推動學科交叉融合、夯實教學質量的關鍵舉措。雙方將以此為契機,進一步深化改革,共同推動數理公共基礎課程的創新與發展,為培養適應AI時代需求的創新型人才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