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大中小學思政一體化走新走實,更好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5月9日,我校攜手上海市醫藥學校、浦東新區第二中心小學在南昌路上開展了上應大馬院特色課程《行走的思政課:南昌路的紅色記憶》。知行學社等來自三個學校的50余名師生,在張朋光老師的導引和講解下,從思政“小課堂”走向社會“大課堂”,以行走紅色街區的方式沉浸式體驗了中國共產黨初創伊始的那段崢嶸歲月和奮斗歷程。
南昌路作為中國共產黨早期活動核心區域,誕生了中國首個共產黨早期組織、首個社會主義青年團等多項史上“第一”,聚集了20余處紅色舊址遺跡,是上海中心城區的紅色寶藏地,也是整個中國的紅色發源地,被譽為“見證中國革命進程的紅色搖籃”。本次路線生動詮釋了“馬克思主義傳播——中國共產黨成立——第一次國共合作開創中國革命新局面”的邏輯鏈條和發展歷程。
本次行走黨課是我校和上海醫藥學校攜手打造思政育人共同體落地落實的具體舉措,也是貫徹大中小學思政一體化的生動實踐。二中心小學曹老師表示,行走的思政課更解渴、更過癮,孩子們更喜歡,多多益善。醫藥學校藥劑系龔輝書記認為,從“單向灌輸”到“行走探究”,從“分學段割裂”到“全鏈條銜接”,《南昌路的紅色記憶》課程模式為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提供了破題思路。校團委劉洹穎書記表示,讓百年街區的磚瓦成為思政教育的“活教材”,標志著思政教育正從“課堂講授”向“立體浸潤”全面升級,推動了大中小學思政教育從“物理組合”邁向“化學反應”。
馬克思主義學院將持續推動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深度貫通,讓百年紅色資源真正成為滋養青少年的“生動教科書”,讓行走的黨課真正成為青少年“拔節孕穗期”的“精神鈣片”,讓紅色文化浸潤青少年的精神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