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打破學科壁壘,通過AI推動科研范式變革,全面促進學校高質量發展,3月6日,我校技術智能(AI4T)協同創新研究院舉辦創新論壇系列活動第二期。“AI+氟藥技術”研究中心邀請華東師范大學何曉教授來校作題為《華東師范大學ChemGPT 2.0與具身智能機器人化學家—華24》講座,吸引了眾多化學領域和計算機等領域師生參與,報告由中心主任吳晶晶主持。
講座中,何曉教授詳細介紹了由其團隊研發的ChemGPT。2023 年,何曉教授提出并發布了適用于化學領域和分子逆合成的化學大語言模型 ChemGPT 1.0,而在2024年,又成功發布了功能更為強大的ChemGPT 2.0升級版本。
這一模型在化學研究中展現出了卓越的性能,為化學領域的科研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與工具。同時,何曉教授還分享了具身智能機器人化學家—華24的相關進展。該機器人化學家在化學實驗操作、數據采集與分析等方面具備獨特優勢,能夠與ChemGPT 2.0相互配合,極大地提升化學研究的效率與準確性,為未來化學研究模式帶來了新的變革。
何曉教授長期深耕理論與計算化學領域,在復雜分子體系的量子分塊方法、密度泛函方法發展以及人工智能在化學中的應用等方向成果斐然。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獲得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以及中國化學會唐敖慶理論化學青年獎。2024 年入圍高性能計算應用“戈登貝爾獎”,榮獲 CCF HPC China2024超算年度最佳應用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