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桃夭灼華。近日,上海應用技術大學主辦、美麗中國與生態文明研究院(上海高校智庫)承辦的“長三角農耕文化傳承保護與創新發展”研討會在金山區呂巷鎮召開,來自滬蘇浙三地的政府、高校與研究所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繪新時代農耕文明的傳承藍圖,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新動能。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副校長王占勇表示,學校聚焦新農科建設,構建了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學科群,形成了服務大都市鄉村振興戰略和農業綠色生態發展的特色人才培養模式,目前正全面深化改革,開設首屆農業經營管理碩士專項班,并以“雙元制”推進全鏈條實踐培養。他指出,“培育‘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新農科人才,對于加強農耕文化傳承創新以及賦能鄉村全面振興意義重大。”
“依托上應大多學科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和科技成果,將在農遺規劃、文化挖掘、法規建設上持續發力,加強校地深度合作。”上海市金山區農業農村委黨組書記、主任沈文說,要傳承保護好全市首個國家級農業文化遺產“金山蟠桃”,以推進優秀傳統農遺文化傳承保護與創新發展賦能超大城市鄉村全面振興。
如何推動優秀農耕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研討會上圍繞長三角地區農耕文化內涵、傳承保護和創意實踐開啟了深度對話。會議由上海應用技術大學科學技術研究院院長杜永主持,上海市金山區呂巷鎮人民政府鎮長吳池亮致辭。
上海市農業農村委二級巡視員、秘書處處長方志權用生活空間、生產空間、生態涵養、旅游休閑、文化傳承五個“功能鍵”解碼上海從城郊型農業向都市型農業的轉型升級。
國際設計科學學會主席、上海交通大學創新設計中心主任周武忠教授梳理了中華農耕文化的思想演變與類型細目,對農耕文化傳承保護工程實施方案作了解讀。
浙江省青田縣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與發展中心農業推廣研究員吳敏芳分享了青田稻魚共生系統作為首批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項目的傳承保護經驗。
江蘇省興化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袁文華展示了傳承保護垛田傳統農業系統全球農業文化遺產,打造“垛上豐味、垛上文化、垛上花海”農文旅融合實踐的無限可能。
金山區呂巷鎮農業農村服務中心主任蔣霖從科技創新、技術合作、衍生品開發、文化挖掘、品牌建設等方面介紹了“金山蟠桃”品牌打造。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生態技術與工程學院院長、美麗中國與生態文明研究院(上海高校智庫)負責人李法云分享了學校高校智庫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鄉村振興的實踐探索,并提出了構建金山蟠桃現代化產業體系的路徑設想。
從實驗室的創新培育到生態旅游的萱草花海,從古籍中的文化記載到萱草精油提取的高端化妝品原料……上海應用技術大學充分利用國家萱草種質資源庫的優勢,讓萱草這朵“中華母親花”綻放出新時代的光彩。
基于深入調研,扎根當地人文歷史脈絡,上海應用技術大學生態技術與工程學院與美麗中國與生態文明研究院(上海高校智庫)以人才為毫,以科技為墨,以文化為魂,為上海市蟠桃研究所量身定做規劃方案,為蟠桃“蝶變”出謀劃策。
上應大美麗中國與生態文明研究院(上海高校智庫)將充分挖掘“金山蟠桃”農遺文化資源,將蟠桃傳統的“福壽”文化與“中華母親花”萱草的傳統孝親文化有機結合,有效發揮出科技力量和傳統文化的“乘數效應”,讓“金山蟠桃”這張名片更閃亮。
同時提出了“三步走”戰略:通過種質資源保護與綠色生產技術、蟠桃高值化精深加工與產業鏈延伸、蟠桃農遺文創設計與農文商旅融合發展,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未來,校地雙方將在科教融匯、勞動實踐、拓崗就業、公益服務、決策咨詢等方面展開合作。通過建立蟠桃研究所生態學院學生勞動教育與專業實習實踐基地、校企合作就業創業實習基地、開展基于鄉村振興的大學生創新創意比賽以及愛心桃樹認領公益資助活動等一系列措施,精準對接產業需求,共同培育滬上“新農人”,共同探索打造超大城市鄉村全面振興創新模式和示范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