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在鐵路軌道交通領域的融合創新,4月18日,攜手走進SIT實驗室暨鐵路軌道AI應用研討會舉辦。會議由科學技術研究院主辦,智能技術學部、AI+軌道交通智能運維研究中心承辦。智能技術學部黨委書記楊瑞君,智能技術學部學部副主任、軌道交通學院院長鄒勁柏,科學技術研究院副院長王國林,上海市建筑科學院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牛慧雅,中鐵上海設計院工勘院副總工程師任文博,中鐵二十四局集團上海鐵建工程有限公司工程科技部副部長許晶晶等出席。會議由智能技術學部軌交學院副院長、AI+軌道交通智能運維研究中心主任李培剛主持。
楊瑞君致歡迎辭,介紹了學部在智能軌道交通領域的科研基礎與建設成果,表達了未來加強校企合作、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愿景。
在學術分享環節,牛慧雅作題為《軌道交通隧道綜合檢測技術探索》的專題講座,她以工程案例為依托,系統闡述了城市軌道交通隧道在建與運營階段的綜合檢測關鍵技術,聚焦智能傳感、信息集成與數據可視化等核心環節,詳細介紹了其所在團隊檢測手段從“人工+儀器”向“智能+平臺”轉型升級的最新實踐,以及在關鍵環節實現知識產權保護的路徑與成效。
與會專家圍繞鐵路軌道AI應用的關鍵技術、發展趨勢及工程實踐等議題展開熱烈討論。與會代表一致認為,人工智能在軌道交通監測、運維及安全保障等方面具有廣闊前景,應進一步加強多方協作,推動技術落地與創新突破。
嘉賓們共同參觀了智能技術學部實驗室與實訓基地,實地了解我校在智能傳感、結構健康監測等方向的實驗設施與教學科研平臺建設情況。實驗室良好的科研環境和開放共享的運行機制獲得企業嘉賓的高度評價。
本次研討會進一步搭建起校企聯合的技術交流平臺,助力人工智能與軌道交通工程領域的融合創新,為學部推動AI賦能和“新工科”背景下的交叉學科建設、強化服務行業能力、提升科研協同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