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師介紹 | ||
導師姓名 | 李杰 | |
導師性別 | 男 | |
職務職稱 | 講師 | |
所在院系 | 生態技術與工程學院 | |
一級學科 | 風景園林學/生態學 | |
二級學科 | ||
研究方向 | 景觀生態規劃設計 | |
聯系電話 | ||
電子郵箱 | jieli@sit.edu.cn /jerryli1201@163.com | |
個人簡介 | ||
李杰,理學博士,講師。本科、碩士、博士專業分別為園林、生態學、環境科學,具有多學科背景。主要從事城市生態與景觀感知、自然保護地與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的研究。主持上海市“科技創新行動計劃”軟科學研究項目、文化和旅游部人事司科研項目等4項科研項目,主持上海高校市級重點課程《風景園林學導論》。 以第一/通訊作者在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Cities, Landscape Ecology, Urban Forestry & Urban Greening, Ecological Indicators《自然資源學報》《中國園林》《生態學報》《生物多樣性》等國內外期刊發表10余篇論文。擔任國際學術刊物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World Ecology編委,《自然保護地》青年編委。 | ||
學習與工作經歷 | ||
2022.01-至今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 生態技術與工程學院 講師 2019.11-2020.12 美國普渡大學 林業與自然資源系 聯合培養博士 2017.09-2022.01 上海師范大學 環境與地理科學學院 環境科學 博士 2014.09-2017.06 上海師范大學 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 生態學 碩士 | ||
科研工作與成果 | ||
主持科研項目 (1)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上海市2023年度“科技創新行動計劃”軟科學研究項目,23692116600,數字城市背景下上海城市公園滿意度感知與優化對策研究,2023-03至2024-02 (2)上海市城市設計與城市科學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城市濱水綠地景觀感知與設計策略研究:以上海市“一江一河”沿岸綠地為例,2024-01至2024-12 (3)城市空間信息工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開放研究課題,20230115,基于社交媒體數據的城市公園景觀感知與優化對策研究,2023-01至2024-12 (4)文化和旅游部人事司,文化和旅游部2018年度萬名旅游英才計劃,WMYC20181-012,基于眼動技術的生態旅游景區解說牌評價研究,2018-06至2019-09 學術論文(部分) (1)Li J*, Fu J*, Gao J, Zhou R, Zhao Z, Yang P, Yi Y. How do urban green space attributes affect visitation and satisfaction? An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multisource data[J], Cities, 2025, 156: 105543(SSCI) (2)Li J, Gao J, Zhang Z*, Fu J, Shao G, Zhao Z, Yang P. Insights into citizens’ experiences of cultural ecosystem services in urban green spaces based on social media analytics[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2024, 244: 104999(SCI) (3)Li J, Fu J*, Gao J*, Zhou R, Wang K, Zhou K. Effects of the spatial patterns of urban parks on public satisfaction: evidence from Shanghai, China[J], Landscape Ecology, 2023, 38: 1265-1277(SCI) (4)Li J, Fu J*, Zhang Z, Guo X, Hong W, Yuan F, Cong Y, Gao J*. Spatial pattern and screening framework of national park agglomerations in the Greater Shangri-La region, China[J]. Ecological Indicators, 2023, 154: 110552(SCI) (5)Li J, Gao J, Li W, Zhang Z, Fu J*, Shao G*, Guo X. An indicator framework for assessing cooperative cross-border conservation in the Karakoram-Himalayan region[J]. Ecological Indicators, 2021, 126: 107658(SCI) (6)Li J, Zhang Z*, Fu J*, Gao J, Ma J, Shao G, Noel S. An evaluation of urban green space in Shanghai, China, using eye tracking[J], Urban Forestry & Urban Greening, 2020, 56: 126903(SCI, SSCI) (7)李杰, 付晶, 張中浩, 李巍岳, 鮑燕妮, 馬施彤, 王玉倉, 高峻*. 中國與周邊國家邊境保護地跨境合作潛力分析[J]. 自然資源學報, 2021, 36(10): 2710-2722(CSSCI, CSCD, 北大核心) (8)李杰, 李巍岳*, 付晶, 高峻, 楊蕾, 何葦航. 基于近低空遙感技術的國家公園功能分區邊界識別:以錢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為例[J]. 生物多樣性, 2019, 27(1): 42-50.(CSCD, 北大核心) (9)李杰*, 單依雲, 裘江*, 徐羽菲, 劉漪宙. 基于網絡點評的上海黃浦江濱水綠地生態系統文化服務感知研究. 園林, 2024, 41(3): 88-94. (10)高峻, 李杰*, 付晶, 鮑燕妮, 馬施彤, 李巍岳, 郭鑫. 喀喇昆侖山?喜馬拉雅山脈地區生態區類型與保護地空間分布格局[J]. 生態學報, 2021, 41(3): 912-923(CSCD, 北大核心) (11)付晶, 高峻*, 李杰, 張中浩, 李巍岳, 鮑燕妮, 馬施彤. 珠穆朗瑪峰保護地生態系統文化服務空間分布及評價[J]. 生態學報, 2021, 41(3): 901-911(CSCD, 北大核心) (12)Gao J*, Bhuju D*, Li J, Fu J, Li W, Guo X, Shao G, Sharma P. Himalayas: create an international peace park[J]. Nature, 2022, 607(7919): 449(Correspondence欄目短文) 學術專著 (1)高峻, 王紫, 付晶, 王亞惠, 李杰. 崇明東灘濕地環境解說規劃與設計[M]. 上海: 科學普及出版社, 2016. (2)高峻, 郭鑫, 李巍岳, 李杰, 付晶. 國家公園綜合管控分區與管控技術// 閔慶文, 等. 國家公園綜合管理的理論、方法與實踐[M].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22. (3)李杰, 高峻, 馬劍瑜, 陳婉珍. 基于眼動分析的城市景觀空間綠視率及其評價// 鄔建國, 陳小勇, 李媛媛, 馬群. 現代生態學講座(IX):聚焦于城市化和全球變化的生態學研究[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1. (4)Gao J, Ma J, Li J, Wang L. Studies on Tourists’ City Space Images// Xinyue Ye, Hui Lin. Spatial Synthesis: Computational Social Science and Humanities[M]. Berlin: Springer, 2020. (5)高峻, 李杰, 鄒佳, 張嘉禎. 上海生態旅游發展報告// 葉文, 張玉鈞, 李洪波. 中國生態旅游發展報告[M].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18. | ||
社會學術團體兼職 |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World Ecology編委 《自然保護地》青年編委 上海市植物學會景觀植物與健康專委會委員 中國生態學會、中國風景園林學會、國際景觀生態學會中國分會(IALE-China)、上海市生態學會會員 | ||
主要研究方向 | ||
城市生態與景觀感知 自然保護地與生物多樣性 | ||
近3年指導研究生的就業情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