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課題: 2019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青年基金項目(19YJC190027)“積極青少年發展觀視角下留守兒童希望感的研究:特征、機制與提升”; 2020年上海應用技術大學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建設項目“社會心理學”; 2019年上海應用技術大學校企合作重點課程建設項目“團體心理訓練”; 2018年上海應用技術大學文科工程項目(10210Q180045018)“上海城市社區治理中的居民樓組建設與管理研究”; 2018年上海應用技術大學青年教師教學建設計劃項目“社會心理學” 2013年上海高校青年教師培養資助計劃(ZZyyy13025)“大學生感恩的認知干預研究”
學術論文(以下僅列出已發表的SSCI、CSSCI或北大中文核心論文): [1]Hope and depression among left-behind children: A moderated mediation model,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2023,51(3). [2]Perceived discrimination and prosocial tendencies in migrant children: A moderated mediation model,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2023,51(1). [3]留守兒童領悟教師情感支持對學習投入的影響:日常性學業彈性和希望感的鏈式中介模型,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23(5). [4]家庭功能與中學生希望感的關系:社會支持的中介作用和家庭類型的調節作用,上海教育科研,2023(11). [5]兒童青少年希望感問卷編制,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22,30(1). [6]“服務學習”模式在我國中學社會實踐中的應用分析及深化建議.上海教育科研,2019(8). [7]大學生情境評價對狀態性寬恕發生的實驗研究.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7,31(9). [8]認知重評干預對大學生狀態感恩的影響.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6,24(1). [9]托德·萊肯實用主義道德理論及其德育意蘊.外國中小學教育,2016(1). [10]大學生特質性感恩情感問卷的編制.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5(3). [11]大學生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在神經質、外傾性和主觀幸福感間的中介作用.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5,29(2). [12]感戴情緒的發生條件:認知評價的作用.心理與行為研究,2015,13(3). [13]中小學教師教學效能感與工作滿意度的關系分析.教學與管理,2013(4). [14]心境對未來事件發生概率判斷的影響.心理科學,2012,35(1). [15]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情感構成.教學與管理,2011(11). [16]中國當代青少年情感能力現狀調查研究.心理科學,2010,33(6). [17]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量表在中國大學生中的試用結果分析.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0,18(5). [18]成人學習者的自我效能感及其培養策略.中國成人教育,2006(11).
學術專著:《師愛素質研究》.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7年1月. 獲獎成果: 2019年第九屆上海應用技術大學“我心目中的好老師”; 2018年第三屆上海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三等獎; 2018年第十屆上海應用技術大學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二等獎; 2018年上海應用技術大學本科教學突出貢獻獎; 2015年第十五屆全國多媒體課件大賽優秀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