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師介紹 | ||
導師姓名 | 聶文忠 | |
導師性別 | 男 | |
職務職稱 | 副教授 | |
所在院系 | 機械工程學院 | |
一級學科 | 機械工程 | |
二級學科 | 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 | |
研究方向 | 材料成型技術、逆向工程與快速成形技術、醫學植入物設計及研究 | |
聯系電話 | 13482282364 / 60873661 | |
電子郵箱 | niewzchen@163.com | |
個人簡介 | ||
工學博士,副教授,主要從事材料成型及控制,逆向工程與快速成形技術的應用研究,醫學植入物設計及研究。主持參與課題10多項,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課題1項,973項目子課題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聯盟計劃及橫向課題1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近30多篇,其中被SCI收錄14篇,被EI收錄17篇。 | ||
學習與工作經歷 | ||
1992.9-2002.8 江西省高安市水泥有限公司工作 2002.9-2005.3 蘭州理工大學碩士研究生 2005.4-2009.1 上海交通大學博士研究生 2009.4-至今 上海應用技術學院教師 | ||
科研工作與成果 | ||
主持參與的主要科研項目: 1、模擬拔伸、按壓、斜扳及其復合手法對各型腰突癥三維有限元模型作用機制的研究(第二,主要合作人)項目號:81460736; 2、新型個體化三維矯形胸腰骶氣囊支具的設計及其生物力學仿真平臺的構建 國家自然科學青年基金(第二,主要合作人) 項目號:81201436; 3、塑料零件后處理的收縮率控制聯盟計劃 主持人 項目號:LM201273; 4、齒狀突骨折的有限元分析橫向主持人 項目號:J2014-32 5、骨水泥治療股骨溶骨性轉移瘤的有限元分析橫向主持人 項目號:J2014-196 6、頸椎前路融合的生物力學研究主持人 項目號:J2014-35 7、PEEK雜交融合對臨近節段椎間盤的生物力學研究主持人 項目號:J2015-92 8、數字航天員脊柱及骨盆模型的開發 973項目子課題完成人 項目號:J2012-43(973 (No.2011CB711000 ) 9、腰椎棘突間撐開融合器治療早期腰椎退變的三維有限元分析橫向主持人 項目號:J2010-133; 10、脊柱側凸牽引推壓床模擬開發研究橫向主持人項目號:J2012-49; 11、腰椎融合不同椎間高度對鄰近節段穩定性影響的有限元研究橫向主持人項目號:J2012-88; 12、尺骨莖突骨折與下尺橈關節不穩的生物力學與臨床研究上海市衛生局重點課題 (第二,主要合作人)項目號:20114019; 13、中國力學虛擬人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 胸腰椎部分完成人項目號:30530230. 發表的學術論文: 1、 Nie, Wen-Zhong; Ye, Ming ; Liu, Zu-De ; Wang, Cheng-Tao The patient-specific brace design and biomechanical analysis of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Journal of Biomechanical Engineering. 2009.vol.131(4).041007 1-7 (SCI,EI) 2、 Wen-Zhong Nie, Ming Ye , Zhen-Yu Wang. Infinite models in scoliosis - a review of literature and personal experiences. Biomedical Engineering. 2009 No:53(4) 174-180 (SCI,EI) 3、聶文忠,張紹祥,王成燾,基于冷凍切片的人體腰椎三維有限元模型 醫用生物力學 2007年 第22卷 第3期 260-263 4、聶文忠,葉銘,王成燾,基于NURBS曲面的人體胸腰部骨組織三維重構 系統仿真學報 2008年 第20卷第14期 3738-3741 (EI) 5、聶文忠,張建國,汪正宇,王成燾,劉祖德.基于疊層實體技術的脊柱側彎快速原型制造.生物醫學工程學雜志 2008年第25卷第6期1260-1263 6、聶文忠,葉銘,王成燾, 脊柱側凸個性化支具的生物力學研究. 生物醫學工程學雜志.2009年,26(2)313-317 7、聶文忠,葉 銘,王成燾. 基于二次規劃的人體屈伸運動肌肉力預測研究.北京生物醫學工程.2010 29(2)143-148 8、聶文忠,張希安,王成燾. 矢狀面內人體屈伸運動的生物力學研究. 上海交通大學學報 2009,43(7),1027-1031(EI) 9、聶文忠,張希安,王成燾. Maverick型人工椎間盤的生物力學研究. 北京生物醫學工程 2009年第3期,28(3)231-235 10、 唐剛; 魏高峰; 聶文忠, 等. 人體下肢關節坐標系的一種簡單定義方法[J]. 北京生物醫學工程 2009, 28 (6), 606-609. 11、 Nie, WZ (Nie, W. Z.); Li, J (Li, J.); Cai, CL Friction and wear properties of PA surface treated aramifibre reinforced hermoplastic polyimide composit Plastics,Rubber and Composites 2010 VOL39 No.pp: 25-27(SCI,EI) 12、 Nie, WZ; Li, J; Li, XZ , The Addition of Carbon Fiber on the Tribological Properties of Poly(vinylidene fluoride) Composites, FIBERS AND POLYMERS, 2010 11 (4) 559-564 (SCI) 13、 Nie, WZ; Li, J; Sheng, XH, Tribological properties of oxidation modified carbon fibre-reinforced polyamide 6 composites, MATERIALS SCIENCE-POLAND, 2010 28 (1) 67-75 (SCI,EI) 14、 Nie, W.Z; Li, X.Z ; Sun, F.F, The Effect of Surface Modification on the Interfacial Feature of Polystyrene Composite Filled with Carbon Fiber, Journal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and Performance, 2010 19(9) 1-4 (SCI,EI) 15、 Nie, WZ; The effect of carbon nanotubes on the tribological behaviors of PEEK composites,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95-297 (2011) pp 140-143 (EI) 16、Nie, W.Z; Li, X.Z ;Prediction of Plastic Injection Shrinkage Ratio Using Grey Theory,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17、Nie, W.Z; The impact strengthand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polyimide-/polyolefin elastomer-grafted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 composites,Journal of Thermoplastic Composite Materials 18、聶文忠,房光開; 個性化三維矯形支具的設計及其生物力學研究,機械設計與制造 2015年第1期,237-240。
| ||
主要研究方向 | ||
材料成型技術、逆向工程與快速成形技術、醫學植入物設計及研究 | ||
指導研究生情況 | ||
累計指導研究生8名,其中,在校生4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