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共十六句,描述奉賢校區人文資源及三校歷史。 東海浩浩,古堤迢迢[1]。堤海相依。翊我庠校[2]。遙思句吳[3],泰伯根苗[4]。孔門言偃[5],啟沃天驕。創業垂統,誰言寸草[6]。撫今思昔,感念三老[7]。群賢畢至,砥礪情操。篳路藍縷,載劬載勞[8]。 注釋: [1] 古堤:即華亭東石塘,與奉賢校區毗鄰,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翊(yì):輔佐、拱衛之意。庠(xiáng):古代學校。 [3] 句吳(gōu wú):即吳國。 [4] 泰伯:即吳太伯,吳國第一代君主, 姬姓,吳氏,名泰。父親為周部落首領公亶父,泰伯為其長子,有兩弟仲雍和季歷。父親傳位于季歷及其子姬昌,泰伯和仲雍避讓,遷居江東,建立句吳。 [5] 言偃 (前506--前443):字子游,又稱叔氏,春秋時吳地常熟人。孔門72賢弟子中唯一南方弟子。擅文學。孔子曾云:“吾門有偃,吾道其南。”故言偃被譽為“南方夫子”。后人配祀孔廟,稱“十哲人第九人”,受儒教祭祀。唐以后多次追封。明嘉靖時改稱“先賢言子”。清康熙時設置五經博士一員,由言偃后裔世襲。今虞山鎮言子巷有言子故宅,虞山東嶺有言子墓,學前街有言子專祠,州塘畔有言子故里亭。 [6] 寸草:用唐朝孟郊“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詩意,感念三校前賢。 [7] 三老:原指古代掌教化的鄉官,戰國魏有三老,秦置鄉三老,漢增置縣三老,東漢以后又有郡三老,國三老。這里借指三校前賢。 [8] 劬(qú):勞苦;勤勞。 第二部分共三十二句,重點介紹升本十年以來的發展歷程,并總結精神財富。 庚辰初始[1],飛龍在天[2]。三樹連理[3],葉茂枝繁。自強不息,負重前瞻。搶抓機遇,攻堅克難。 審時度勢,跨越發展。同心同德,樹蕙滋蘭[4]。明德明學,明理明事。陶冶知行,博雅精湛。勤奮求實,育人育德。解惑授業,躬耕田畹。 浸潤行業,致用為先。孜孜矻矻[5],授以止觀。蹈厲發揚,術業相傳。勵精圖治,造就俊賢。蘊積涵育,聲譽日顯。祥虎騰躍[6],海闊天藍。 注釋: [1] 庚辰:庚辰年是農歷干支紀年中的一個,順序為第17個,在此專指公元2000年,為農歷龍年。 [2]飛龍在天:出自《易經?乾卦》中的第五爻(yáo)的爻辭,喻事物處于最鼎盛時期,象征三校合一,跨越發展。 [3] 三樹連理:典出白居易《長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喻指三校合一。 [4] 樹蕙滋蘭: “蕙”、“蘭”皆為香花美草,喻指學生;“樹”、“滋”喻指培育。 [5] 孜孜矻矻(zī zī kū kū):形容勤勉不懈怠的樣子。 [6] 祥虎騰躍:象征十年跨越發展的歷程。 第三部分共十六句,描繪奉賢新校區美麗壯觀的圖景,展望未來發展的美好圖景。 躬逢盛世,政通人怡。歲在庚寅[1],喬遷志喜。明堂整整[2],黌宇濟濟[3]。袞袞髦士[4],學有緝熙[5]。率性誠敬[6],篤行修兮[7]。邃密群科[8],格物致知[9]。十年樹木,立業有基。百年樹人,悠然可期[10]。 注釋: [1] 庚寅:庚寅年是農歷干支紀年中的一個,順序為第27個,在此專指公元2010年,為農歷虎年。 [2] 明堂整整: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舉行典禮等活動的地方;在此指新校區建筑的輝煌嚴整。整整,整齊的樣子。 [3] 黌宇濟濟(hóng yǔjǐ jǐ):黌宇,古稱校舍。濟濟,眾多的樣子;整齊美好的樣子;端莊禮敬的樣子。 [4] 袞袞髦士(gǔn gǔnmáo shì):袞袞,連續不斷;眾多。髦士,英俊之士,在此指學生。 [5] 緝熙(jī xī):指光明,又引申為光輝。出自《詩?大雅?文王》。 [6] 率性(shuài xìng):順著本性,索性;也指平素的性情;稟性。 [7] 篤行(dǔ xíng):切實地實行。語出《中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8] 邃密群科:深入細致地研究多門科學。邃:深入。密:嚴密細致。群:眾多。科:學科。語出周恩來東渡日本前所作詩:“大江歌罷掉頭東,邃密群科濟世窮。 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 [9] 格物致知:意思是窮究事物原理,從而從中獲得智慧。出自《大學》:“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 [10] 十年樹木,立業有基。百年樹人,悠然可期:化用成語“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表達學校建成百年名校的愿景。 奉賢校區落成頌由學校時任機關干部集體捐建, 2010年建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