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上海應用技術大學與閔行區人民政府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校區將持續推動“產教城”深度融合發展,合力推進“大零號灣”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區建設,共同促進社會經濟和教育科研全面可持續發展。
上海市副市長、閔行區委書記陳宇劍,上海應用技術大學黨委書記郭慶松,上海應用技術大學校長汪小帆,閔行區委副書記、區長陳華文,區人大常委會主任王觀寶,區政協主席祝學軍,上海應用技術大學副校長毛祥東,閔行區委副書記唐勁松,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譚濱,副區長譚瑞琮、張賢,上海應用技術大學黨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王占勇出席。
簽約儀式上,毛祥東、譚瑞琮代表雙方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陳宇劍、陳華文、郭慶松、汪小帆、王觀寶、祝學軍共同見證。
根據協議,將深化區校協同創新機制,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聯合引育培養應用創新卓越人才,加強區域化黨建聯建共建,深化區校戰略合作向縱深發展,推動閔行區經濟社會、科技創新和上應大教學科研全面可持續發展。
會上,譚瑞琮從創新體制機制、提升創新策源能級、優化資源配置、加速成果轉化和優化科創生態等方面介紹了“大零號灣”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區建設推進情況以及下一步工作舉措。他表示,閔行區堅持在服務大局中展現擔當,努力將“大零號灣”打造成上海科創中心的重要策源地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增長極。
汪小帆代表學校感謝閔行區委、區政府長期以來對學校事業發展的關心與支持,簡要介紹學校70載發展歷程和正在全面深化教育綜合改革的思路舉措,重點回顧了學校與閔行在多層次、寬領域開展的務實合作和豐碩成果。
“作為應用型地方高校,我們始終在主動融入服務國家戰略和城市發展中推進學校高質量發展”,汪小帆表示,學校將更加緊密對接閔行區重點產業發展需求,持續推動“產教城”深度融合發展,為區域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和人才儲備,再譜區校攜手發展新篇章。
陳華文感謝學校長期以來對閔行經濟發展的支持和關心,此次簽約標志著校區發展合作邁上新的臺階。
他表示,閔行將為上應大提供更加優質友好的創新環境,雙方優勢互補、形成合力,進一步推進大零號灣區域在三區聯動、成果轉化、產教融合等方面的合作與應用,共同下好科技創新“先手棋”、搶占科技發展“制高點”,在科技自立自強的征程上勇挑重擔,當好開路先鋒。
陳宇劍在講話中表示,推動校區合作發展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閔行區作為上海的樞紐門戶、經濟大區、制造重鎮、科創高地和宜居城區,充分發揮“一南一北”兩大戰略支點和創新開放兩大戰略的牽引帶動作用,不斷強化“四大功能”承載力,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閔行區將誠摯地依靠、服務和支持上應大”,陳宇劍期待雙方共同探索區校協同合作的新機制,共同打造科技成果轉化的新范式,共同培養應用創新的新英才,共同開創黨建共建的新格局。
郭慶松在講話中表示,“大閔行”既有硬核的“高科技”也有軟實力的“高度”“溫度”“厚度”,既有“大零號灣”也有“新時代城市建設者管理者之家”。上應大在70載發展歷程中堅持“應用導向、技術創新”的辦學特色,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學校高質量發展,主動答好新時代高等教育“兩個先行先試”。
“我們攜手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發展共贏”,郭慶松期待區校聚焦人才培養、科技創新等領域開展深入務實的合作交流,共同譜寫服務國家戰略、長三角區域和上海經濟社會發展、教育強國建設的新篇章。
會上,上應大智能技術學部黨委與馬橋鎮黨委簽署黨建共建協議。
智能技術學部黨委書記楊瑞君和閔行區馬橋鎮黨委書記張文琦簽約
圍繞“共同需求、共同目標、共同利益”,雙方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共同研究區域化黨建發展路徑,共促科學發展,形成“校地共建、組織建設、共享資源、共謀發展”的黨建工作新格局。
汪小帆和陳華文共同為上應大閔行科技園揭牌
智能技術學部副主任荊學東、上海颯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張建政共同揭牌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閔行科技園和“上海颯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應用技術大學”智能機器人技術創新中心在現場揭牌成立。上海應用技術大學閔行科技園由學校聯手馬橋鎮共同打造,按照“形態定位準、功能布局優、與周邊銜接強”的要求,圍繞“人工智能、集成電路、新能源”等核心產業,致力于打造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的產學研科創高地。
上海颯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于2017年11月成立于閔行,是一家專業提供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結合核心底層技術開發與應用的系統解決方案的高新技術企業。校企雙方將共同推進關鍵共性技術研發、企業員工培訓、研究生聯合培養等工作。
學校黨政辦公室、黨委宣傳部、發展規劃處、教務處、科學技術研究院、研究生院、應翔資產有限公司和閔行區委、區政府相關職能部門,馬橋鎮、區屬公司的主要負責同志一同參加簽約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