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學聯公示了2020年度“中國電信獎學金”獲得者名單。我校人文學院的張馨予和化工學院的華思嘉同學榮獲“中國電信獎學金?飛young獎”。
“中國電信獎學金”共青團中央、中國電信集團公司、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自2014年起聯合設立的。面向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各類高等院校在校專科生、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不含在職研究生)開展評選。
兩位同學全面發展,在廣大上應學子中發揮模范引領作用,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看看兩位同學的風采事跡吧!
張馨予
中共黨員
人文學院18級社會工作專業本科生
作為上海市青年匯智團代表,她曾在上海市政協公眾日、上海市青少年發展“十四五”規劃咨詢會上發聲;在“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面對面”活動中提出優選建議;參加團市委項目獲上海青年匯智團“優秀調研課題”等。她大學績點4.0,輔修華師大應用心理學、上海交大行政管理專業,獲上海應用技術大學第十一屆“校長獎”(學生)提名獎;獲國際獎3項、國家獎7項、市獎12項、競賽獲獎40余項、評優榮譽20余項。她堅信,全力賦能社會所需要的,不僅是允文允理,更要知行合一——在疫情面前,她勇往直前、奮戰一線;在鄉村振興道路上,她以身作則、貢獻力量。8千多公里路程,足跡遍布西藏、滇西黔南10余所村落,在鄉村調研新農村建設,在城扉開展推普脫貧攻堅。她用腳步丈量祖國的山河,為身處弱微的人送以溫暖與光,讓自己傳遞給社會的正能量更加生動、更有溫度、更富感情!
2019至2020年,她帶領團隊赴云南省保山市施甸縣、云南省保山市龍陵縣、貴州省黔南州荔波縣多個少數民族脫貧攻堅地區開展“推普脫貧攻堅”社會實踐。炎炎夏日,她為村民服務的熱情絲毫沒有消減,進村入戶進行推普脫貧攻堅政策宣傳、線下普通話教學、線上課程互動、專題問卷采訪、政府深度訪談。為期兩年的調研,團隊發現少數民族地區普通話推廣存在期望認同和實際傳播效果差異大、觀念作祟、語言碎片化等問題,在此基礎上她提出了五個普通話認同度方案,《教育扶智帶動鄉村振興--有關西部地區推普的提案》獲2020年上海青少年模擬政協提案“優秀提案”;團隊共發表90余篇推送報道,累計閱讀量達16萬、記錄約1萬字采訪實紀、形成15萬余字調研報告、發放推普物資4500余份;運營的“普動青春”微信公眾號服務了50余名鄉村孩子。中國教育電視臺、推廣普通話官微、中國青年網、青春上海等20余家網絡媒體和當地鄉政府對活動進行了報道和轉載;團隊被評為2020年全國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優秀團隊”,并獲4次市級獎項;個人獲2次上海市“知行杯”大學生社會實踐“先進個人”。
疫情發生后,她主動加入家鄉防控青年突擊隊,參加由共青團五華區委組織開展的社區治理服務。每天要背著20多公斤的消毒水到3個老舊社區進行消殺,并到獨居老人家中幫助他們疏導情緒,解決一些生活上的困難。她的戰疫事跡被中國青年報、新華網等報道。作為防疫青年突擊隊代表,在昆明市紀念五四運動座談會上講述戰疫故事;參加新浪微博戰疫分享會,直播人氣高峰達36萬;并作為新華網戰“疫”宣傳片的防控青年突擊隊代表,將志愿精神傳播到家鄉。獲全國高校青年抗疫志愿者、昆明市防疫“優秀志愿者”。
華思嘉
中共預備黨員
化工學院19級研究生
在校期間,作為一名班干部,她盡職盡責,做好模范帶頭作用,她秉承“時時刻刻為同學服務”的理念,遵循“平等、細心、負責任”的原則。妥善處理好班級工作與自己科研之間的關系。作為學院安全宣講團的一員,她積極開展防詐騙的安全教育宣講工作,宣傳活動得到很好的反響。在校期間,獲得了2019-2020學年校優秀學生、優秀團員稱號,化工學院研究生學業獎學金二等獎、大學生英語競賽三等獎的獎項。2020年疫情期間,放假在家的華思嘉同學主動獻血支持救治工作,并且身為青年志愿者迅的她速響應區團委號召,報名參與到奉城第五居委的防疫志愿工作中。獲上海市奉賢區奉城鎮頒發的2020年奉城鎮疫情防控工作優秀青年志愿者稱號。她積極投入到志愿者工作之中,上海志愿者志愿時長累計280小時。2020年參與了上海(國際)畫展奉賢上海之魚會場的志愿者工作,榮獲優秀志愿者稱號。2021年寒假,華思嘉參與了奉賢區“愛心傳遞”義務家教項目,與奉城鎮困難家庭小朋友結對,對其展開家教幫助,與幫扶家庭結下深厚的友誼。
2020年在奉城鎮鎮團委的牽頭組織下,華思嘉與其他幾名奉城籍大學生共同成立了耀青春大學生聯盟,積極參與奉城鎮各種活動中,展現青年風采,為建設美麗奉城共同努力。同時華思嘉連續兩年參與了奉賢區的“奉獻奉賢”活動,在暑假期間分別前往洪廟居委和民政局養老服務科實踐實習。
生逢盛世,青年當有為。兩位同學不負時代,不負韶華,以自己的方式將個人抱負主動融入到社會發展建設中去,譜寫青春之歌,成就多彩人生。同時也為廣大上應學子做出帶頭作用,是大家的學習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