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德標兵張雯瑩:“戰疫”三尺講臺,守護本科教學
時間:2023-02-09
作為在數學教育事業一線的奮斗者,張雯瑩立足德育與智育相結合的育人宗旨,主編多本教材,積極探索課程思政,獲得多個國家級及省部級教學競賽獎項;作為新冠疫情期間高等數學教研活動的統籌者,她創新分層分類組織線上教學,有力保障本科線上教學的穩定運行。
立足“云端課堂” 堅守本科教學主陣地
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沒有打亂張雯瑩《高等數學》課程的上課節奏。《高等數學》課程內容較為深奧,為了幫助學生學好這門課,張雯瑩費盡心思,從課程內容設計、課件制作、習題安排等各方面進行調整,充分利用網絡交互平臺開展互動教學。她主動參與黨支部高數云端答疑活動,以答疑平臺作為教學輔助,開展個性化課后輔導,超額完成學院規定的全年教學工作量。
除了自己的教學課堂,她還擔任全校最大課程量之一《高等數學》教研室主任一職,每學期給約140個班級、4000人次上課。在疫情面前,她不分晝夜,有效組織線上教學,線上多次開展“逆向傳幫帶”,發揮自己在微課程及視頻課程制作方面特長,分小組、“點對點”保證每位老師都能完成線上教學,保證了全校高等數學課程的開展。
在線上教學課程實施過程中,她及時收集學生反饋,調整與優化線上教學的流程與組織。為保證學生聽課的連貫性,她組織教研室老師錄制統一的高標準視頻授課,方便學生課后復習。針對期中、期末以及試點專業試卷的統籌安排,從試卷準備到閱卷,從安排老師任課到各項事務的協調,她都安排得井井有條。疫情期間,全校高等數學線上教學期末考試平衡成績較往年提升了10多分。
緊扣基礎課程 創設課程思政新范式
如何做好高等數學教學改革及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是張雯瑩近年來的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在學校和學院的大力支持下,張雯瑩先后加入多個教改團隊。作為主編,她完成了《高等數學(中本貫通)》《高等數學應用案例》編寫,參與了新高等數學教材及《高等應用數學習題冊》的編寫。發表《基于課程思政的高等數學課程的教學設計》等論文。她積極探討教學方法的改進,分層分類實施課堂教學、課后答疑、課外閱讀,受到學生廣泛好評,班級成績平均85分,同比名列前茅。
她參與高等數學的思政改革,使思想政治工作融通每一個課堂、貫穿學生的每一步成長。在課程的設計方面,她在每堂課中,在將數學知識深刻印入學生大腦的同時,通過列舉一些數學實際應用的案例,培養學生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加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一堂堂生動而充滿設計的教學,一改高等數學和思想政治的枯燥,收獲了學生的喜愛。2021年,她所在“高等數學”團隊入選教育部課程思政示范課程,本人獲評教育部課程思政教學名師。
聚焦立德樹人 提升教書育人真本領
在日常工作間隙,張雯瑩潛心教學方法創新。在2018年上海應用技術大學青年教師講課比賽中,她榮獲一等獎;同時被推薦參加第三屆上海市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榮獲三等獎。此外,她積極探索多媒體教學課件制作,連續兩屆榮獲全國高校數學微課程教學設計競賽華東賽區特等獎、全國二等獎。她加入理學院在線教學督導組,為年輕老師們獻計獻策,切實提高了青年教師團體學習的熱情。
作為本科生班導師,她利用坐班答疑、課外練習悉心指導學生。在她的嚴格而又富有愛心的指導下,同學們的整體成績穩步上升,在大學生數學競賽、數學建模等各類競賽中都取得不俗的成績。她積極參與本科畢業工作中,擔任理學院就業工作委員會委員,為學生引薦工作單位實習就業。
年復一年,每一學期,每一節課,張雯瑩認認真真備課、上課、批改作業,即使有年幼的女兒也常常在學校一呆就到天黑。她說,“既然干了這一行,就得付出心血,就得努力工作,這樣才能對得起教師這個崇高的稱謂,我熱愛我的工作。”
曾獲獎項:
2021年獲評教育部課程思政教學名師
2018年獲第三屆上海市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 三等獎
2018年獲第四屆全國高校數學微課程教學設計競賽華東賽區特等獎
2018年獲第四屆全國高校數學微課程教學設計競賽二等獎
2018年獲上海應用技術大學“忠詮-爾純”思想政治教育獎三等獎
2018年獲上海應用技術大學本科教育成就一等獎
2017年獲第三屆全國高校數學微課程教學設計競賽華東賽區特等獎
2017年獲第三屆全國高校數學微課程教學設計競賽二等獎
2017年獲上海應用技術大學本科教育成就一等獎
編輯/黨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