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像|日出有曜,她是全能系“標簽少女”
時間:2023-10-27
2022年5月,第十二屆上海應用技術大學“校長獎”(學生)獲獎名單在2022屆學生畢業典禮上揭曉,生態技術與工程學院2018級本科生石曜、機械工程學院2018級本科生荊一鳴同時獲得“校長獎”(學生)這一殊榮!他們用奮發有為、前行不輟生動詮釋了“厚德精技,砥礪知行”的上應大精神。
讓我們走近“校長獎”獲得者石曜。
躬學致遠 做砥礪深耕的園林人
風景園林之于石曜,是個人興趣與社會需要的結合點。在入學之初,晦澀陌生的專業知識、難以平衡各項工作的處境一度讓沒有任何美術基礎的她感到迷茫無措。她選擇以“厚德精技、砥礪知行”自勉自身,選擇在探索中成為更好的自己。“人,應當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之上”,她喜歡從自然的詩意中思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在學校應用創新型人才培養理念的指引下,她找到了自己愿付諸一生孜孜以求的人生目標——成為一名卓越的園林工程師,為全人類開拓更宜居、更生態的環境。畢業之際,石曜被英國愛丁堡大學(英國羅素大學集團成員、2022 年 QS世界大學綜合排名第 16 位、誕生了 27 位諾貝爾獎獲得者)錄取為碩士研究生,即將開啟全新的學習征程,她期待著以所學助力美麗中國生態文明建設。
四年的本科學習,她收獲了專業素養和人生理想,拓展了廣闊的視野。她在人民城市建設的志愿實踐中貢獻新生力量,在學習與工作中盡職負責、勤勉向上,始終以“厚德精技、砥礪知行”為座右銘,以“為城為民”的拳拳之心,把青春奉獻給黨和人民。
踐行明事 做人民城市建設的螺絲釘
她積極參與社區治理創新,貢獻人民城市建設的青春力量。2019 年,參加“玉蘭園”社區花園公益共建項目,義務進行社區花園營造及后期維護管理。歷經三個月,每周多次往返于社區、學校之間。她以“聚焦花博”為切入點,參與花博會方案設計、現場施工、志愿活動等探究上海花卉產業發展,刮風下雨、起早摸黑也無法阻止她踐行為民服務的腳步。
作為萱香營造社社團發起人,她組建社區實踐團隊,包括從前期方案設計到最終的施工落地,最終給居民帶來“夢中的小花園”,為社區發展貢獻良策。作為負責人,她帶領團隊參與“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立足風景園林專業視角,走訪三地,采訪數百人,將 3 萬字調研報告整合成專業論文,為社區弱勢群體帶去城市建設的心靈關懷。
2021年,她作為副隊長帶領兩個團隊參加上海市知行杯社會實踐大賽并獲市獎。她從“海綿城市建設”視角探索“人民的綠色”,實地走訪 26 處口袋公園,調研周期 40 天,獲得線上線下有效問卷量 1500 余份,實踐探索過程中提出的“蚯蚓塔”提案獲評上海市學生聯合會第十七次代表大會“十佳提案”,獲青年報、新民晚報、上海教育電視臺獨家專訪。
知行合一 做城鄉共美的探索先鋒
從踏入風景園林行業起,石曜就將個人理想與生態文明建設、國家富強的中國夢連在一起。她關注行業動態,努力創新,積極用課余時間參加各類社會實踐、實習、競賽。對她來說,職業規劃與整個社會的建設休戚相關,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第一次自主帶領團隊參加學科設計競賽,就憑借著扎實的專業能力、縝密的思維入圍 20 強,以“智慧+街道”新型城市概念對陸家嘴街區現狀作出“針灸植入”設計,與哈佛大學等世界名校學子同臺競技,獲得 2020 上海市城市設計挑戰賽公眾參與獎。
2021 年帶領團隊參加 2021 年園冶杯大學生國際競賽獲得榮譽獎,參加上海(國際)花展并獲得未來園藝師景點展示區金獎。她與清華大學、同濟大學等優秀學子同臺競技,參加 2021年揚州世界園藝博覽會并獲得園藝微景觀創作國際競賽特等獎,每天花 13 小時準備,8 小時內與團隊成員從無到有,利用廢棄材料“變廢為寶”,共同營造出精致小花園,最終問鼎該項目國際最高榮譽。
大學期間,她收獲 5 項國際大獎,問鼎專業項目最高榮譽,大小獎項與經歷 80 余項,作品無不出于建設人民城市、貢獻鄉村振興的核心視角,立志成為卓越園林工程師的她用所學解決所需,踐行知行合一,用理想態度與專業素養建設生態文明,守護人居環境。
初心如炬 做新時代青年思想的傳播者
來自皖江小鎮的她有著濃濃的文藝氣息,是十足文藝少女。在獲得優異的專業成績外,她同樣為愛好“買單”,積極輔修華東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每一次2 小時的車程沒有疲倦,只為心中熱愛。輔修專業畢業論文獲華師大中文系教授“十分認真、很難得”的極高評價。
難以舍棄對于文學與傳媒工作的熱愛,在繁重的專業學習之余,石曜在宣傳、傳媒工作中也傾注大量心血,收獲著絕佳的人生體驗。她曾在上海市學生聯合會擔任新媒體中心組長,編輯推送逾 11.2萬人次瀏覽量;曾在市教委評論部、上海教育出版社實習,撰寫新聞報道超 10 萬字;曾任職上海應用技術大學黨委宣傳部新媒體中心學生團隊負責人,策劃編輯官方微信號逾 100 篇推送,努力做好學校訊息的“傳達者”、學生群體的“發聲者”、校園生活的“影響者”。
豐富的宣傳工作經驗,極大拓展了她看待世界的視野,用自己的筆發出震懾人心的能量,傳達屬于青年學子的聲音,她是這樣思考的,更是這樣做的。
扶智扶志 做鄉村振興的積極奉獻者
作為風景園林學子,她熱心公益,堅持扎根土地,助力鄉村振興。2020 年,她負責校級資助育人項目,走訪調研農村,全面了解我校家庭困難生受疫情影響和因疫情而導致成為家庭貧困生的詳細情況,通過政策引領與自主互助幫助貧困學生解決生活問題;她也是中國(上海)萱草文化節的小小幕后人,把萱草產業帶入鄉村建設。
入學以來,她積極參加大小實踐二十余項,永遠不停止進行實踐公益的腳步,并帶動更多同學關心公益事業。2021 年,她帶領團隊走進上海、新疆兩地鄉村,圍繞以非遺文化推動鄉村振興議題,實地調研上海及新疆庫車地區鄉村振興現狀,形成上海“鄉興”策略種子庫及新疆庫車“文建”資料庫,獲庫車市政府的關注與表揚。
在專業攻關最前沿、在創新創業第一線、在鄉村振興主戰場、在新媒體宣傳大舞臺、在社會工作實踐中,上演著一幕幕生動精彩的青春向上劇。
文/圖:黨委宣傳部 生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