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像︱從懵懂小白到科創達人,他是高質量“工科男孩”
時間:2023-10-27
2022年5月,第十二屆上海應用技術大學“校長獎”(學生)獲獎名單在2022屆學生畢業典禮上揭曉。生態技術與工程學院2018級本科生石曜、機械工程學院2018級本科生荊一鳴同時獲得“校長獎”(學生)這一殊榮!他們用奮發有為、前行不輟生動詮釋了“厚德精技,砥礪知行”的上應大精神。
讓我們走近“校長獎”獲得者荊一鳴。
學向勤中 螢窗萬卷
初入大學的荊一鳴,面對嶄新的環境與全新的學習節奏,既有興奮也有迷茫。每天除了上課,有著大量的自由時間在悄然流逝,這與高中時期緊張的節奏截然不同。多出的閑暇時光,他并沒有感到輕松,許多疑問縈繞心頭:我應該怎樣度過寶貴的大學時光?應該尋找哪條屬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一次偶然的機會,在學科型社團展覽中,一輛在賽道上急速飛馳的智能車吸引了荊一鳴的目光。“智能車是一個多學科交叉融合的產物,涉及到單片機原理及應用、C語言編程、算法設計、硬件結構設計等。”望著學長介紹項目時發光的眼睛,荊一鳴感到源自對自身專業深深熱愛的自豪與驕傲,那是怎樣一個有趣的世界?于是,一顆科創的種子,從這時起悄然萌芽。從點亮一顆流水燈起,他開始了屬于自己的實驗室生活。
如何成長為一名卓越工程師,學校提出的“愛科技”9大關鍵能力給予他更清晰的指引。他將“卓而獨特,越而勝己”的價值取向和“研機析理,篤學精工”的院訓牢牢記下,他暗下決心,一定要成為具有過硬本領、家國情懷、勇擔責任的高素質應用創新型人才。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不懈努力下,荊一鳴的學期績點從入學時的3.2穩步提升到4.0,專業綜合排名躍居第一,獲得國家獎學金,上海市級獎學金,連續5次獲得校級優秀綜合獎學金一等獎。他充滿感激地說道:“是上應大優越的各類學習平臺,是老師們盡心盡力的指導,給我這件‘毛坯’提供了加工雕刻的機床。”
賦能機械 熱愛科創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作為工科生,僅僅掌握好理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提高解決真實復雜工程的能力。參加各項競賽,無疑是絕佳的一種方式。
2020年暑假,荊一鳴第一時間返校,全身心投入到第十五屆全國大學生智能汽車競賽的備賽當中。規律地執行著計劃,井井有條地安排著每一步實驗,他一但開始,就直奔目標。他在實驗室一待一整天,專注、高效,從清晨到凌晨,時間過得飛快。
從一顆螺絲釘的尺寸到整個車模的整體框架,不斷地改進與優化著……遇到困難他沒有過退縮,小伙伴們打趣說,“天才的創意也熬不過凌晨三點昏沉的睡意”,可他咬牙堅持了下來,因為他明白只有機械式的不懈努力和不忘初心的滿腔熱情才是通往成功的方法。他和他的團隊最終獲得了此次競賽全國二等獎的佳績,這是自2007年學校參與此項賽事以來所取得最好成績。
2021年3月,他代表學校參加第十屆上海市大學生工程訓練綜合能力競賽,以初賽第三、社區賽第一的好成績,決賽取得一等獎的第一名。他專注于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和專業技能的培養,獲得“創青春”中國青年汽車行業創新創業大賽(創新組)二等獎,第十二屆“挑戰杯”市級銅獎,第十屆上圖杯先進成圖技術大賽三維類個人二等獎,兩屆CaTICs網絡賽二等獎等。
荊一鳴一直以為,參加競賽并不是為了那一張張獎狀和金燦燦的獎杯,而在于這一次次競賽中“以賽帶學”自我充實的過程,以及比賽后所收獲的成長與自信。
凝聚團體 激揚青春
一個人的能力再大,也強不過集體的智慧。作為班長,他以實際行動服務同學,在他的號召下,班級同學們思想進步,積極向黨組織靠攏,班級同學所有黨團活動參與率保持在100%,入黨申請書遞交率達63%,班級內15人已成為入黨積極分子。
為了讓更多的同學感受到科創的樂趣,他提出建設以科創為特色的班級學風。以“科技創新”為核心,構建“大牛帶頭,同學主動”的自主管理模式,班級約90%的同學都加入到科創項目和學科競賽中,同學們在解決實際問題時逐漸學會主動學習和探究式學習。
優良學風與科創風潮的相輔相成,促使班級中每位成員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班級同學在科創項目、學科競賽中共獲得220余項獎勵,獲得了“優良學風示范班”“優秀團支部”等榮譽稱號。
2021年4月,在老師的指導下,他申報2020年上海市基層團組織典型選樹工作,參與到五四紅旗團支部的評選中,與同濟、交大、華理等一眾高校同臺競選,在評選期間積極溝通,大膽突破,并主辦了第四次的互訪活動,獲得了其他高校代表們的一致好評,最終班級斬獲這項殊榮!
科技報國 熱血奉獻
在建黨一百周年的特殊時間,荊一鳴正式成為一名中共黨員,這個光榮的身份,讓他時刻以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他深挖“紅色科技史”,學習“機械科技史”,主動將“紅色基因”注入工匠精神培養和專業課程學習,同時帶動班級積極分子樹立科技報國的理想信念,培養刻苦鉆研的科研品格,在各個方面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他積極參與各類公益志愿活動,校平安志愿者大隊、迎新志愿等活動中都有他的身影,無論同學朋友有學習還是生活上的問題,他都挺身而出,盡心盡力地幫同學解決困難,他常常為考研的同學解決難題,為找工作的同學出謀劃策。疫情期間,他投身為離校同學打包行李的行列。那些汗水,那些疲勞,他覺得全是最快樂的回憶。
回望本科的學習,學校的培養正像機械制造中的一道道工序,將一件件毛坯打造成極具科技含量的高質量產品。荊一鳴正是其中的優秀代表。在上應大這片沃土上,他收獲著美好的成長,從學習到科創,從個人到集體,走過的每一步路是那樣的堅定,那樣的有力。
未來,他將繼續在本校攻讀研究生,堅守“厚德精技,砥礪知行”的大學精神,踐行“明德 明學 明事”的大學校訓,不忘初心,砥礪奮進,書寫自己燦爛的青春。
文/圖:黨委宣傳部 機械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