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大超:學高為師,身正為范
時間:2013-09-13
【編者按】九月,一個夢想起航的月份,一個收獲快樂和感動的季節。又到一年教師節,校學生記者團采訪了幾位深受學生喜愛的老師,通過這種方式表達對老師們一份深深的敬意。他們,堅守一方凈土,赤誠奉獻;他們,勤耕三尺講臺,熔鑄崇高。他們是上海應用技術學院所有教師的一個縮影。在第29個教師節來臨之際,學生們向全校老師送上最真誠的祝福,并道一聲:敬愛的老師,您辛苦了,節日快樂!
他是上海高校教學名師、寶鋼全國優秀教師、上海市教委重點學科帶頭人和上海高校市級教學團隊帶頭人;他先后獲得校級以上各類獎項和榮譽37項(其中市級以上22項);三十多年來,他一直耕耘在管理、教學和科研第一線,為學校的學科建設、科學研究、人才培養、教學改革作出貢獻。他,就是機械工程學院胡大超教授。
教學相長,亦友亦師
“這三十多年來,我深深感到教師是學生的導師,更是學生的朋友,溝通與交流是師生共同的第二課堂。”在采訪中,當提起對師生關系的理解時,胡教授這樣說道,“古人說‘三人行,必有我師’,和學生們在一起時,我總是能感受到他們的朝氣和活力,能從他們的身上學到很多東西。”
面對學生,胡教授更像是一位諍友。在他的課堂上,始終保持著輕松快樂的學習氣氛。一位同學說:“最喜歡上胡老師的課,經常給我們看一些視頻和錄像,教育我們要以實踐為主,而不是一味學習課本理論。胡老師呈現的是自由課堂,讓我們在快樂氛圍中學到新的知識。”
作為國家二級教授,上海市教委重點學科“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學科的帶頭人,三十多年來,胡教授不改初心,始終把學生放在第一位。他說:“教育是心靈的溝通,是人靈魂的塑造,我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我們對工作、生活和社會的態度,我們的理想、信仰和追求時刻都在影響學生,這種影響和印象不像具體的知識會隨著時間推移而淡忘,它將一輩子影響學生的性格和發展。”
教學相長,這是胡大超教授對教育的一種理解;亦友亦師,這是同學們對胡老師的感受和喜愛。
產學結合,碩果累累
胡大超教授不僅僅是一位優秀的教師,更是一位優秀的科研人員。他的多項科研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實現了產業化生產,先后獲得“上海市科技進步三等獎”、“中國機械工業科技進步三等獎獎”、“上海市產學研結合優秀項目一等獎”、“上海市優秀發明金獎”等。
胡大超教授對教學和科研有著明確的定位,他始終致力于教學和科研的緊密結合,堅持走產學研、校企合作的道路,努力創新,并注重科研成果的轉化,在服務企業、產學研合作研究等方面碩果累累。
由胡教授帶頭研發的多功能連續拉拔機的問世,一舉獲得工博會組委會頒發的“中國高校優秀展品特等獎”,它不僅擁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還打破了國外在技術上的封鎖和壟斷,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而且與國外那些價格動輒數百萬近千萬的裝備相比,胡教授研發的連續拉拔機組在綜合性能毫不遜色的前提下,價格僅為其七分之一。
做科研的同時,胡教授也始終帶動學生一起參加研發項目,給他們帶來了珍貴的實踐機會。
桃李芬芳,薪火相傳
在教書育人的同時,胡教授注重對青年教師的培養,提倡學院教師整體水平的提高。胡教授經常主動與青年教師交流經驗,親自帶教指導,提高他們的教學、科研能力,加強青年教師隊伍的的建設。
在青年教師的培訓班講話中,胡老師說道:“上課是一門藝術,要用心來上課,不投入角色就沒法把課真正上好。上課不但要有熱情而且更要有激情,飽滿的激情來自于對學生的熱愛,來自于扎實的專業知識。”這不僅僅是教學經驗的分享,更是優秀師德的一種弘揚與傳承。
胡教授還鼓勵青年教師積極投身科研道路,他認為一個教師只上課不搞科研,決不會是一個好教師,他的教學水平也不會提高。教師搞科研,其研究成果可轉化為課程的教學資源,豐富了教學內容,使得課堂上的講學內容更加貼近工程實際、貼近學科前沿。而其互動效應又可給課程的建設帶來新鮮活力。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三十多年來,胡大超教授始終堅持著對教育事業忠心,對教學工作盡心,對學生愛心,真正做到了“師”和“范”二字。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書育人,言傳身教。胡教授不斷努力把認真踏實的作風體現在教學中;把清晰明了的思路帶到課堂上;把細致耐心的態度落實到解答疑惑中;把和藹與關切送給學生們,兢兢業業,精益求精。
[文:校青年記者團 程瓊]
[編輯:宣傳部 呂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