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扶苗綻桃李,砥礪求索攀高峰,他的育人之路堅定從容
時間:2024-06-20
劉振江,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校研究生院副院長、學科建設辦公室副主任,兼任上海市化學化工學會理事、上海市化學化工學會有機化學專委會委員。
從事教育教學十余載,劉振江的課堂始終富有樂趣,他的實驗室總能看到師生們專注討論的身影。他把三尺講臺當作自己的人生舞臺,躬耕教學與科研一線,在長期的工作中圍繞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所需,矢志應用技術創新,讓人才培養與行業需求同頻共振。
深耕講臺 授業解惑夯基石
劉振江把課堂效果看作“頭等大事”,他深知課堂是吸收知識的主陣地,在課前會不斷修改完善早已爛熟于心的教學內容,讓每一節課都充滿吸引力。他不僅教授理論課,也很注重學生的實驗課,“只有手把手和學生一起做實驗,才能發現學生的哪些知識環節是薄弱的,在理論課堂上再不斷深化。一門好課是在理論和實驗中反復打磨出來的。”
從教以來,劉振江持續為本科生和研究生主講專業核心基礎課程,支撐學校制藥工程專業通過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并獲批為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依托上海市高校課程思政領航計劃,他積極開設《高等有機化學》、《高等金屬有機化學》等思政領航學位課程,同時培養學生多次獲得國家獎學金和上海市優秀畢業生等稱號。“通過參與劉老師課題組的各類科研項目,我們掌握了前沿的科研技術,還培養出難能可貴的團隊合作精神和項目管理能力,劉老師的悉心指導讓我和同學們更積極應對學術挑戰,追求卓越的科研成果。”上海應用技術大學2021級應用化學研究生魏國振充滿感激的說到。
對于教育教學改革,劉振江投入大量精力,創建“三位一體”課程新體系、雙師護航-工程范例-基地實踐聯動培養新機制,強化跨學科能力提質培養,并以第一完成人主持獲得2022年上海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作為團隊負責人,不忘團隊青年教師培養,指導團隊青年教師獲批國家級科研項目,2024年團隊2位青年教師晉升為教授,1人獲上海市“曙光學者”稱號。
步履不停 矢志不移勇創新
“要熱愛!你一旦發自真心熱愛自己的研究,便不覺歲月漫長了。” 圍繞國家戰略和人民生命健康需求,在用科研更好服務國家與社會發展的路上,他一貫保持著腳踏實地,不斷突破。
聚焦生物醫藥先導產業中的關鍵共性技術問題,劉振江長期從事天然產物導向的不對稱串聯環化反應設計與應用、新型氟烷基化及氟烷基硫化試劑的開發與應用等藥物合成新方法的應用基礎研究及新工藝的“卡脖子”技術攻關,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上海市科委重點項目、上海市教委項目以及大型企業集團科技攻關項目等各級課題20余項,申請發明專利30余項,研發的全氟辛烷、氰乙氧基亞磷酰二胺等的高純度關鍵生產制備技術,打破國外技術壟斷,有力提升了國內生物醫藥領域的自主創新能力。
堅持“應用導向,技術創新”的理念,劉振江帶領團隊探尋校企合作路徑,真正推進科研成果轉化落地。全氟辛烷是當前眼科手術用新型的重要眼內填充物,其關鍵核心生產技術被國外壟斷,國內所需幾乎完全依賴進口。他和團隊完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二代眼科手術用重水全氟辛烷的關鍵生產制備技術攻關,首創眼科手術用全氟辛烷還原自偶聯清潔生產技術,相關成果在上海杰視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實施轉化,應用該技術生產的產品杰視重水?性能優于國外同類產品,覆蓋85家全國眼科知名及眼專科醫院,為數萬名患者帶來了光明,產生了令人矚目的社會效益,該項技術榮獲上海市技術發明二等獎和上海市優秀發明選拔賽優秀創新金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