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體系,6月26日,由我校馬克思主義研究院主辦,中共奉賢區委黨校、我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協辦的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學科交叉融合建設研討會舉行。
校黨委書記郭慶松,黨委副書記陳海瑾出席會議,來自中共奉賢區委黨校、上海交通大學、華東理工大學、上海理工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上海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等多所高校和科研機構專家學者,以及相關學院院長及教師代表參會。會議由陳海瑾主持。
郭慶松指出,學校黨委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終高度重視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學科建設,積極推動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相關工作的創新開展。
圍繞深化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研究,郭慶松強調,一是要堅定政治方向,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在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指導地位,服務于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和執政能力建設,不斷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二是要堅持守正創新,聚焦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體系化、學理化研究闡釋,用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來指導中國自主知識體系的建構。三是要加強交叉融合,打造高質量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協作發展平臺,培育跨學科思維,積極組建學科協同團隊。
馬克思主義研究院聘請十六位馬克思主義理論領域的權威學者和資深專家作為專家委員會委員,同時組建了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領導機構,為學科建設、課題研究及人才培養提供戰略指導。
兄弟院校相關領域專家學者結合“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理化體系化研究”“自身學校學科建設經驗”“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本質”“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內涵建設”等方面,深度探討了我校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高質量發展的舉措和建議,并希望聯合兄弟高校協同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與人才培養,助力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時代化。
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副院長、華東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執行院長周文教授表示,要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要學理化體系化研究,發揮“理論+教學”雙輪驅動,實現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理化闡釋和大眾化表達。上海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院長、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張志丹教授表示,馬克思主義研究院未來建設要圍繞“目標、問題、效果、結果”四個導向來進行,建設目標是要為建構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提供堅實的理論支撐,聚焦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
上海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院長、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金瑤梅教授表示,未來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建設要搭建隊伍,要凝聚方向,要多出成果,以高質量的研究成果助力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高質量發展。上海中醫藥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院長、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王芳教授圍繞馬克思主義與中醫藥文化相結合,從馬克思主義科學性、人民性、實踐性、發展開放性四大本質特征出發,探討了馬克思主義研究要發揮各學科齊心協力。
上海市延安精神研究會副會長、上海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長聘教授張遠新表示,要凝聚問題導向,聚焦時代特征,形成研究領域,助力構建中國自主知識體系。構建一套科學的管理制度,加強科研獎勵,注重外聯和宣傳。上海工商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曹必文教授表示,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要“望、聞、問、切”,即堅定政治方向,關注時代特征,闡釋實踐問題,把握時代脈搏,創新研究方法。中共奉賢區委黨校教學部潘勇博士認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要走在時代前沿,關注時代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