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湍流科研團隊與上海大學開展深度合作,在流體力學領域取得突破性研究成果。該研究成果以"Effects of a short splitter plate on the wake characteristics and vortex evolution of flow around a circular cylinder in proximity to a wall"為題,發表于流體力學領域頂級期刊《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JCR一區,影響因子3.9)。
該研究成果為工程實踐中近壁鈍體繞流的流動控制和模型設計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充分體現我校應用基礎研究以應用為導向的鮮明特色,是學校在流體力學領域取得的又一重要科研成果。論文由周建康博士擔任第一作者,我校劉宇陸教授、邱翔教授擔任通訊作者,李家驊高級實驗師參與工作。
近壁鈍體繞流問題在航空航天、建筑結構、化工流體和海洋工程等領域具有重要的工程應用價值,對其中蘊含的鈍體繞流和壁湍流之間的復雜相互作用機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通過引入隔板可以有效抑制渦激振蕩,減輕不穩定的動態載荷,從而提升工程結構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在湍流邊界層中,隔板長度與間隙比的耦合效應及其內在機制長期以來一直是流體力學研究領域的難點。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的資助下,研究團隊采用粒子圖像測速技術(PIV),系統性地開展了實驗研究。通過對四種典型隔板長度和三種間隙比下的流場特性進行對比分析,研究團隊首次揭示了隔板長度與間隙比對流場特性的影響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