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師介紹 | ||
導師姓名 | 黃莎華 | |
導師性別 | 女 | |
職務職稱 | 副教授 | |
所在院系 | 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 | |
一級學科 | 應用化學 | |
二級學科 | 制藥工程 | |
研究方向 | 生物活性小分子合成,酶催化,藥物合成 | |
聯系電話 | 13564570741 | |
電子郵箱 | shahua@sit.edu.cn | |
個人簡介 | ||
黃莎華,副教授,制藥工程專業。 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工學博士(2007年,材料物理)。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訪問學者(2010–2011)。2010年入職上海應用技術大學。目前研究方向為有機合成方法和酶催化反應研究,特別注重于在藥物和活性小分子合成中的應用。 主持完成和在研項目十余項,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上海市聯盟計劃及協同創新項目等。與制藥企業合作取得多項研究進展。已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發表SCI論文40余篇,他引1400多次。
| ||
學習與工作經歷 | ||
教育經歷: (1) 2002-09 至 2007-07,上海硅酸鹽研究所,材料物理與化學,博士 (2) 1998-09 至 2002-07,福建師范大學,化學,學士 科研與學術工作經歷(博士后工作經歷除外): (1) 2016-01 至今,上海應用技術大學,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副教授 (2) 2010-08 至 2015-12,上海應用技術大學,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講師 (3) 2010-10 至 2011-10,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天然產物有機合成重點實驗室,訪問學者 (4) 2007-09 至 2010-08, 梅特勒-托利多,自動化化學部,技術應用顧問 | ||
科研工作與成果 | ||
近年來主要承擔的科研項目: (1)奎諾卡星類抗生素的全合成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2)復雜二萜 trichoaurantianolide C 的全合成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 (3)抗HIV藥物lamivudine和coviracil的綠色合成工藝(上海市科促會聯盟計劃) (4)多取代環戊烯醇的酶催化動力學拆分及其在活性天然產物中的應用(生物反應器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 (5)天然藥物的化學-酶法合成(上海應用技術學院協同創新基金-跨學科、多領域合作研究專項) 近五年來代表性論文: [1] Y. Meng, S. Tao, X.-Y. Wu,S.-H. Huang, R. Hong, Nitroso-Ene-type Cyclization Toward Diversified Synthesis of Amino Deoxysugars: A Proof of Concept. Org. Lett. 2023, doi:10.1021/acs.orglett.3c00461 [2] S. Tao; Y. Wang; R. Hong; S.-H. Huang, Potent Antibiotic Lemonomycin: A Glimpse of Its Discovery, Origin, and Chemical Synthesis. Molecules 2022, 27, 4324. [3] Li Zhai, Ye Tang, Yan Zhang, Sha-Hua Huang, Lili Zhu, and Ran Hong, A Bridge to Alkaloid Synthesis, Chem. Rec. 2022, 22, e202100197. [4] Q. Song, L. Kong, L. Zhu, R. Hong, S.-H. Huang, Awakening Sleeping Beauty: Vinyl Esters for Macrolactonization. Chin. J. Chem. 2021, 39, 1022. [5] Y. Liu, Z. Ruan, Y. Wang, S.-H. Huang, R. Hong, Stereoselectivity in a Nitroso-Ene Cyclization: Formal Synthesis of rac-Manzacidins A and C. Tetrahedron 2019, 75, 1767. | ||
社會學術團體兼職 | ||
《福建師范大學校報》青年編委(2023–) | ||
主要研究方向 | ||
生物活性小分子合成,酶催化,藥物合成 | ||
近3年指導研究生的就業情況 | ||
入職知名藥企或重點高校讀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