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智能技術學部召開課程建設與教學改革匯報研討會。校長汪小帆出席會議、教務處處長王宇紅、智能技術學部黨委書記楊瑞君、各系骨干教師、青年教師代表參加。會議圍繞AI+課程建設、產教融合課程實踐及教學改革方向展開深入探討,為學部人才培養改革錨定方向。 會議由學部常務副主任裴頌文主持。
汪小帆強調,教學改革要以學生成長為核心,推動教師緊跟AI前沿更新知識,推廣AI教學經驗形成示范效應,動態更新教材與教學內容,實現人才培養與教師發展雙向賦能。
王宇紅指出,培養方案修訂需傾聽學生意見,課程建設應從教材、內容、方式、考核四維度系統規劃,同時完善實習體系,深化家校企協同,整合雙師型基地資源。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11個專業負責人依次匯報教學改革方案與實施情況,詳細闡述了人才培養模式、課程設置等方面的改革思路與實踐成果。面向智能技術產業前沿需求,重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與知識架構。"構建'需求導向、能力本位'的人才培養新體系,通過'三降三升'實現全面升級:降低總學分,提升實踐比重;減少理論學時,提升產教融合深度;弱化學科壁壘,提升AI賦能成效。同步推進平臺課共建共享與崗位能力倒逼課程重構。
在培養模式上,創新構建“課程 - 證書 - 崗位競賽”聯動體系,以AI融入課程為抓手,推動教學實踐升級;課程改革方面,打破學科壁壘,實現計算機科學技術、大數據等模塊課程群互聯互通,提升AI課程實用性;面對AI浪潮,明確以“思危、思變”為導向,夯實專業基礎,修訂培養方案,強化軟件系統設計開發等AI應用崗位能力培養。
AI+課程建設成為本次會議焦點。通過數字化、智能化資源重構,構建知識圖譜與學習地圖,實現教學全流程追蹤;創新教學方法,借助AI任務引擎打造閉環教學;完善考核體系,依托AI收集學習軌跡、項目評價等過程性數據,構建多維度考核體系。此外,多能組運營維修、現代控制理論等課程展示了產教融合成果,通過引入企業案例、邀請專家授課,切實提升學生實踐能力。
此次研討會為智能技術學部教學改革指明路徑。未來,學部將持續優化AI課程體系,推進產教融合案例落地,完善教學評價機制,全力培養適應時代需求的高素質人才,推動本科教學改革邁向新高度。